媒体聚焦
2019

05-07

【新华日报】南信大紧贴行业育英才

作者:林雯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杨硕  浏览:

新华日报16版  201819

如何践行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如何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回答是:建设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扎根行业培养人才既是立身的根本和责任,更是前进的目标和动力。

这所学校与气象有着天然而紧密的联系,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盛赞“南信大培养的技术业务骨干几乎支撑起了整个气象行业”;设立在该校的世界气象组织南京区域培训中心,已经为153个国家和地区培养3000余名高级气象科技人员和管理者。50余载行业育人实践,南信大的这颗行业报国心始终如初。

信仰锻造力量 行业报国更入血脉

着新衣、戴校徽,升国旗、唱国歌,学校歌、习校训,听寄语、表决心……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热烈而温馨。开学第一课的“仪式感”激发了新生们爱校荣校的情感共融,当校风校训校歌里的每一个字化作身边的一桩桩、一件件实事,信仰也会化成具象的洗礼。

这洗礼,萌发于教师的启迪——“气象活字典”陈学溶,百岁高龄仍为学生逐句修改论文;全球知名气象专家邹晓蕾毅然辞去美国终身教授职位,回母校任教;从本科读到博士并留校任教的“土著”陆春松,是首位成为美国地球物理学会霍尔顿青年科学家的华人……这是三代教师稳稳的坚守。

这份洗礼,源自于校友的感染——海拔近四千米的青藏高原“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十余位南信大毕业生不畏艰苦全情守护;世界气象组织任职15年的雷兆崇,在海湾战争的炮火中依旧坚守在卡塔尔,只为了完成祖国交予的援外任务……

这份洗礼,内化于亲身的探索——15位学生被聘为学生校长助理,列席校长办公会、化身师生沟通桥梁,“主人翁”更爱校。从“走访老气象人”到“万千气象看人生”,暑期实践小分队奔赴全国20多个地市开展调研。

精准对接行业人才 培养更接地气

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201711月在南信大调研时强调,“支持南信大发展就是支持中国气象事业自身发展。”这份信任,源自建校之初老一辈气象人为办学的奔走呼吁;更源自从这里走出的千千万万个气象人才,他们中诞生了中国气象局多位局长、省级气象局50%的领导干部以及全国气象系统70%的技术骨干。这也源于气象现代化建设要求和南信大建设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前行路径的同向同行。

2007年,教育部、江苏省政府、中国气象局三方共建南信大,为南信大与气象行业之间缔结了一根密不可分的纽带。十年后的今天,为了深入推进实质性合作,南信大开始全面推进“合纵连横”工程。

2017年寒假,四川、陕西、黑龙江等至少6个省份的生源地气象类大四学生就将享受到这份协议带来的“福利”,他们将分赴生源地所在省份的气象局展开为期4周的实习实训。为缓解气象人才就业选择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南信大从招生源头挥舞“指挥棒”。近年来,学校不仅逐年在中西部地区增加招生比例,更是在制定招生计划时听取各省级气象部门意见。

这份“合纵连横”协议所指向的人才培养内容远不止这些。如联合开展教育教学合作,深入落实“三百工程”,聘请百名首席预报员或高级业务人员为兼职教师,教授百门相关业务课程,共建百本精品教材。“精准”培养模式下培养的行业人才自然更能沉得住、留得下、干得好!

呼应创新发展 学生成长更具个性

精准对接业务的培养模式为学生走向行业打下了坚实的业务基础;而面对创新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在学校蔚然成风。

南信大校园里流传着关于数学建模的一句话:“一年建模,一生受益。”连续18年组织队伍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学校曾先后捧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唯一的“高教社杯”和美赛最高荣誉“特等奖”,2017年获得全国一等奖3项。近日,南信大还拿下首届中国无人机对抗赛第一名、全国气象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冠军等殊荣。

从创新到创业,南信大打通了最后一公里。从跟随老师做有机肥实验,到发现商机并把“微果驿站”开进南京各大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宁梓傲团队由此获得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此外,学校还打破专业壁垒设立藕舫学院,整合数十个创新创业项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半年以上的创新创业训练;设立长望学院,培养各学科拔尖创优人才;拓展与新加坡等国家的合作洽谈,本科生海外境外交流学习越来越多……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南信大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箭在弦上。



返回列表

访问量: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电话:86-25-58731101

邮箱:xb@nuist.edu.cn   传真: 86-25-57792648

NUIST备8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