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风范
2019

05-07

“超级教授”王斌:“年代感”厚重感悟寄语毕业生

作者:贾冰  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辑:杨硕  浏览:

6月20日,在我校2014年毕业典礼上,作为教师代表的王斌教授一上台,立即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

在同学们眼中,这位大学40门功课全A、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一名、在美国三年读完博士、单篇论文引用达800多次的国际著名气象学家,绝对是不折不扣的superprofessor。

爱学习:“超级教授”这样炼成

王斌说,自己上高中时的志向就是做一名科学家,“我妈妈说你要学医,因为她的爸爸是医生;我爸爸说你要学工科,特别是造船,因为世界上的强国都是海上强国,从造船开始的”。但王斌自己却抱定主意一定要学理科。

40后的王斌1961年上大学,学的是海洋物理专业。大一时就通过了俄语水平测试,取得免修资格,大二时又过了英语,大三开始自学日语。1978年,中科院恢复招收研究生,王斌第一时间就报名考研,用他的话说,“这是渴望已久的志向”。

学生时代,王斌最喜欢的座右铭是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只有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艰苦的人,才有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他为了听外国专家的报告在零下八度的寒冬赶了一二十里路,为了看到世界上第一部大气海洋动力学的专著在北京图书馆等了六个月,赴美攻读博士三年就做完了博士论文,还在美国大气科学期刊上发表了三篇论文……王斌的故事中有太多这样的典型情节,但他却是一个爱睡觉的教授。“读书之道,在乎睡觉,会休息才会学习。我每天要保证八九个小时的睡眠,所以即使我爱足球,也没法熬夜看世界杯”。别人不知道的是,除了睡觉、吃饭、运动,一天12个小时,一周七天,王斌全是在工作中。

爱模式:创造知识乐趣无穷

刚开始从事气候与大气动学研究时,王斌就勇敢地与当时的学界权威进行辩论。如今,王斌已经发表了近300篇论文,共计被引用近20000次,其中有62篇论文被引用100次以上。其中发表于2000年的一篇论文,第一次回答了厄尔尼诺是如何影响东亚季风的,被引用800多次。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原创性研究,解决前人未解决的问题,王斌在全球季风的动力学和可预测性以及热带气候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开创性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权威的季风研究专家之一。

而他正在开发的南信大地球系统模式,也是一项创造性研究。目标是为国家防灾减灾服务,为我国和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决策依据,为我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提供科学支撑,并且力争在IPCC第六次评估中取得较好评价。为此,在王斌的领衔下,我校组织了一个40多人的团队,还在夏威夷大学专门成立了大气海洋研究中心,利用国外的科研资源、科研环境以及更为灵活的评价机制为模式开发营造良好的氛围。目前,这一模式已经顺利发布了1.0版,以后将每年发布一次升级版本。

“我觉得创造知识是其乐无穷的”,王斌说,“我儿子曾经问我,爸爸我看你很辛苦,没有享受生活,但我从来没觉得疲劳,因为我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爱地球:致力于可持续发展

王斌不止一次地在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场合提到可持续性科学,向大家介绍这一方兴未艾的世界最前沿科学,呼吁更多的科学家投身其中。在毕业典礼发言的最后,他再一次提到可持续性科学。

王斌告诉记者,国际科联、国际社会科学联盟发起了未来地球计划,这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大学、BelmontForum和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资助机构等组织牵头的大型科学计划,为期十年(2014-2023)。该计划首次将“人类发展”作为影响地球环境主要因素放在其研究框架中,其宗旨在于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给各区域、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挑战,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沟通与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研究手段和方法。

“实际上,未来地球计划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延续。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防灾减灾问题等等,都在这个范畴里,这既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问题,各个国家都将据此从各个体方面制定和调整政策。”王斌介绍道。发言中,王斌希望青年学子们在 “找个好工作、找个好对象”的同时,肩负起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任,一名科学家的情怀溢于言表。

返回列表

访问量: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电话:86-25-58731101

邮箱:xb@nuist.edu.cn   传真: 86-25-57792648

NUIST备8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