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采撷
2019

05-14

南信大精神大讨论|陈可鑫:精心听音寻自然真理 涵容万象守恒与衡

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辑:阙华燕  浏览:

“7月26日,星期三6:20昙,ACu FrSt Ci 5,25℃,室内29℃,747mm……19:36开始下雨,沿鼓楼西街一带的中国槐树落花满地。”

这是《竺可桢日记》中竺老笔下普通的一天。竺老是中国近代气象学的奠基人,他的日记中记载着细微动人的自然物候变化,雪融花放,絮飞鸟来,这是一个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热爱,是一个气象人对严谨不苟的治学态度。看着他暮年时的照片,你会有由衷赞叹“沧海六鳌瞻气象,青天一鹤见精神”,校园中春景常驻,流动着生机的藕舫园就是为了纪念他,以他之字所建造的。清晨,如果你漫步在清朗的空气中来到这里,你会看到捧着书本,悠然迈步于嫩枝绿叶之下放声朗读的同学。那么你也一定会看到我,如果你问我:“藕舫园之造必是承载着传承先贤精神的美好愿望,时移势迁,放眼时下,何为南信大精神?”我想我不会立马回答,就趁着这花香鸟语不停,且先让我与你一同分享这美好的清晨,去校园中走一走,听一听,瞧一瞧,答案不必语,它自有回答。

出了藕舫园,就能看到一尊坐落在翠绿草地上的范仲淹石像。石像四周排排高大常青的树,规整的树冠划出了一块方形的蓝色天空,仰头看天,常常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般舒畅惬意之感。石像之后的花岗石墙上,刻着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十四个字,凝练了他作为竭诚报国、经纶济世的先哲品格与操守,他砥砺名节,不易操守的贤者之思透着春风的和煦浸润着每一个南信人。你看,范仲淹弥久常青的德行之树根植这片沃土,千载之后润泽龙王山下气象人。

踏上雕像前方的这条的主干道,一年四季,鸟鸣声声,应和着树叶于风中的婆娑呢喃,是南信大最动听的清心素语。阳光透过树林,绿色灵气温润着道路旁的南街教室。你瞧,排排课桌上堆叠起或高或低的课本,透明几净的玻璃窗子上映照出他们伏案书写的身姿,这是又一次用笃定的信念把青春激昂的姿态。就让我们投以赞许和肯定的目光悄声路过,当微风翻动他们的书页,会带去我们衷心的勉励与真挚的慰藉。紧挨着南街教室的尚贤楼,是南信大最年长的建筑之一。朱红不再鲜艳,白粉染上岁月的风雨,它如同一位睿智的老者,静心吐纳,涵养勤奋求知的学子。每年的九月,这里聚集了一批思想活跃、刻苦钻研的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每每这时,尚贤楼顶的灯影彻夜长明,从讨论分析、合理假设再到实践求解,他们建构起一个个富有逻辑的思维框架,不畏难不妥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真理与学习的满足。而这尚贤楼顶闪烁着的雷达似在发射他们聪慧敏锐的思维脉冲,脉冲遍布整个校园,或许又会在某个角落里激发出新的共振共鸣。

脚步向前,你会发现,迎面不再都是黄皮肤的笑脸,黑黝的皮肤、洁白的牙齿,高挺的鼻梁和各色的毛发,异国的眉眼一样向你传达着真诚友好的问候。我们能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学子相聚,要得意与学校将国际化作为学校发展持续驱动力的发展战略。这条国际化发展之路,不仅仅是一条传达美好中外友谊、展现和谐人文风采的纽带,更是一条通往国际化发展的“天梯”。它带来了迈向国际前沿的科研产出,带来了精英化的师资队伍,带来了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理念,学校的改革创新发展透露出身为气象人领略万千气象,胸怀沃野千里的大格局。

行至主大门,九根祥云环绕的石柱巍然屹立,柱顶排列着貔貅、浑天仪、地球,当落日的余晖洒下金色的光芒,他们散发出神秘古老的气息,守护着这一片风清气正的校园。白云苍狗、斗转星移,一批批南信学子在他们庇佑下踏入校门成长成才;寒来暑往、春去秋来,谦谦后生在这方孕育人才的沃土之上,用艰苦朴素的耕耘求学姿态收获人生的累累硕果。

你说:“我明白了,南信精神是在静默中积攒追求真理的刚毅与笃定,是拥有长望国家气象的胸怀,把家国与大我作为点亮生命信仰的北极光。它还是敢叫命运换新天的拼搏与砥砺奋进的逐梦致远;是风及四野的开放眼界与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我会会心一笑,说:“是的,但又并不全是。南信大的风采,从不是一阙清艳的花间词,它更像是悠悠流转的牧曲,舒展在蓝天碧野中,让我们在向上向善的旋律中感悟哲思与信仰之美。南信的精神从来就不是热烈张扬的,它像一抔散发着清香的润土,在风雨中沉淀精神的养分,在日月下吸纳智慧的光辉。”

那么就让图书馆成为这短暂旅程的完美句点把,和沉浸学习的同学们一起,在这静谧的青石白砖中,总结这一天的收获的感悟。让我们在日记本中这样写道:“戊戌年五月五日,万里无云。藤萝翠竹,南信瑞彩写意,科学真理沐甘霖,藕舫园盈目新绿,好风光常忆常新。”

返回列表

访问量: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电话:86-25-58731101

邮箱:xb@nuist.edu.cn   传真: 86-25-57792648

NUIST备80200